位於首都北京東南部,距離五環27公里的於家務回族鄉東南小海字村,自2013年6月村主任宋長春上任一年多以來,已逐漸告別了“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蓋不起房、結不起婚”的窘迫時代,如今的小海字村不僅幼有所依,老有所養,而且確立了打造世界級“養老航母”,建設世界“園林、生態、文化、養老”第一村這一偉大設想。2015年1月8日,在村主任宋長春的帶領下,全村老少齊聚一堂,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小海字模式”啟動儀式.
  小海字村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得益於首都北京的光環,小海字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是它曾經輝煌的一方面原因。在上世紀70年代,這個小村莊曾率先實現全村主要農作物全面機械化,成為全國農業學大寨時期的一面旗幟,被中央評為“北京大寨”的榮譽稱號。1977年6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餘秋里、陳永貴及北京市市委書記吳德等國家領導人還曾親自到小海字村調研指導工作。然而,多年之後,這個東臨張鳳路,南靠採林路,緊臨京津、京滬兩條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的小海字村逐年蕭條,難顯當年輝煌。
  作為北京郊區2000多個村莊的其中一個,村域面積2900畝,全村共有村民400戶,常住人口1080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四分之一,村內老齡化現象嚴重,年輕生產力稀少,且因為沒有支柱產業,年輕人多到外地打工,經濟幾度下滑,從集體到個人入不敷出,2013年6月份村委會外債200多萬,村內低矮平房、危房比比皆是、孤寡老人數不勝數、適齡青年結婚無門、沒錢看病無錢上學成為了小海字村的真實寫照。
  心系村民疾苦,宋長春決定棄商從政,用一種新方式來建設農村,改善鄉親們的生活現狀。在對江蘇華西村、臺灣、泰國等地進行考察後,宋長春帶領村委會對小海字村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研究,然後定製了一個宏偉的“三步走”目標。第一步:小海字村通過全面改革,產業定位,利用優勢資源,在2年內全面提升人均收入水平,讓每一個村民看得起病、上得起學、買得起車、住得起房,達到基本富裕幸福的生活;第二步:3~5年建設完成“海欣家園”工程,初步實現集“養老、休閑、園林、生態、文化”一體的新農村建設計劃,讓小海字村所有老人甚至周邊村裡的老人免費養老,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第三步:利用5年時間全面改革小海字村面貌,大力發展新農村經濟,打造成“養老、休閑、園林、生態、文化”為主題的“中國第一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建設“小海子模式”。
  如今,隨著海欣家園”一期工程尾聲的接近,宋長春提出的“3個100” 惠民政策( 即實現100個老人免費住養老院、100個危房及適齡青年安置新房和100個下崗職工再就業)已得到有效落實。這是他非常重視的一項措施,更是其建設“中國養老第一村”的基礎。
  在此次啟動儀式上,宋長春提起將小海字村建設成世界“園林、生態、文化、養老”第一村偉大設想時難掩激動之情,他說到:“我將繼續以‘村委會解決不了的事,就是村委會的恥辱’為鞭策,以‘老百姓的事就是村委會的事’為核心管理思想,時刻提醒自己為民辦實事、實辦事,全力以赴,邁出北京通州農村建設的新步伐,步入農村建設的新時代。”(文/張婧丹)  (原標題:“小海字模式”開啟北京通州農村建設新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n45lnuhw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